影音先锋色69成人资源/国产不卡一级视频在线/野外性xxxxfreexxxxx免费 /色5月综合

聯系我們

聯系人:行政人事部
郵箱:1536984798@qq.com
電話:0551-65520787
地址:合肥市廬陽區北二環與阜陽路交口駿豪商務中心6樓

您的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社會責任
建筑企業如何認識應履行的社會責任
摘自:站內發布 日期:2015-03-10 瀏覽:4509 次
ISO26000定義的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是一個組織用透明、合乎道德規范的行為,對它的決策或者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產生的影響負責。通過分析建筑施工企業、相關利益者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我們認為建筑企業社會責任應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以企業的愿景、經營理念和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在日常經營和工程建造過程中除了考慮自身的贏利水平、股東和員工利益、工程質量、安全生產、技術進步、依法納稅等方面的問題外,還要關注節能環保、社會公益、和諧發展的問題。
  一、建筑業企業在經濟社會的作用
  建筑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能否持續健康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質量。
  一是建筑工程是一種特殊產品,不管它的投資者、擁有者、使用者是誰,它的質量水平高低、好壞都事關社會公眾利益、公共安全和社會的穩定。
  二是有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建筑業的增加值長期以來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在6%~7%之間,建筑業產業鏈長、帶動效應大,具有量大面廣、相關利益者多的特點。在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改善城鄉環境面貌、廣大人民群眾的出行質量,提高生產、生活質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我們也注意到建筑業作為傳統產業,建造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資源,也產生了一系列環境問題,這種粗放型的建造方式難以為繼。如何科學高效、合理有序地配置資源,發揮最大的產能效能。同時,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降低生產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做好“四節一環保”。建筑企業必須走科技創新、技術進步之路,才能實現質量、規模、效益并重的良性發展,從根本上改變建筑業的發展方式和實現產業的轉型升級,保證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
  三是關注員工是建立和諧社會的需要,建筑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聚集了大量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相對偏低的從業人員,也是一個高危行業。以人為本,關注員工的生命安全,保證安全生產,按時足額發放工資或勞動報酬,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具體體現。
  四是關系到公眾利益,建筑工程在建造過程中消耗了資源,同時伴生了如廢物、廢水、廢氣、噪聲、揚塵等一系列副產品,直接對周邊環境產生了影響。采取先進的建造方式,減少“三廢”的產生、降噪、降塵,盡可能地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事關公眾利益。
  五是按章納稅、積極公益,依法按章納稅是企業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是保證國民經濟財稅制度健康發展的根本。積極公益也是負責任企業應該履行的義務。
  基于上述認識,建筑業企業能否認真履行社會責任事關公眾利益、事關企業品牌形象和可持續發展。
  二、建筑企業應履行的社會責任
  ISO26000認為組織的社會責任核心主題應包括組織管理、人權、勞工實踐、環境、公平運營、消費者議題、社區參與和發展等七個方面。根據建筑業產業特點、產品的使用功能,以及在建造過程中對社會、環境的影響。建筑企業首要的社會責任應是做好工程質量,其次依法誠信經營、按章依法納稅、關注員工、安全生產、綠色建造、節能環保、引領行業發展、積極參與社會公益等。
  1.工程質量
  保證工程質量是建筑企業應該履行的第一社會責任,是社會責任的核心內容,如果一個建筑企業不能保證建造工程的結構安全和使用功能,建造的工程總是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一方面浪費了資源,另一方面影響了客戶的正常使用?;蛘弋a生更為嚴重的質量事故,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這樣的企業一定是一個沒有社會責任的企業。
  2.誠信經營
  建筑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產業,具有產業集中度不高、建造工藝相對成熟、技術進步比較緩慢、進入壁壘小、退出風險低等特點,致使建筑業產能嚴重過剩,建筑市場競爭慘烈,圍標、竄標、違法分包、轉包等不規范行為屢禁不止。
  隨著建筑業改革不斷的深入,建立一個公平合理、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既是經濟社會的需求,也是廣大建筑企業的愿望。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建筑業企業應該在經營過程中始終秉承“誠實守信、合法經營”的理念,帶頭講誠信,主動抵制經營過程中的違法、違規行為,共同維護建筑市場的秩序。誠信經營,既是企業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也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和基礎。
  3.引領行業技術進步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對于一個負責任的建筑企業不僅要率先將先進適用的建造技術、材料技術、檢測技術和信息技術快速、有效地應用到工程建造過程中。同時,還要投入一定的資源,不斷地研究開發新型建造技術、改進完善既有技術,引領行業技術發展。
  4.保證安全生產
  保護勞動者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建立以人為本、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確保安全生產是黨和國家的一貫方針和基本國策,也是企業必須履行的責任。而建筑業的工作內容和作業環境決定了它是一個高危、事故頻發的行業。一旦發生了事故,對勞動者本人、家庭產生極大的傷害,也給企業帶來經濟上的損失、聲譽上的不良影響。因此,廣泛宣傳安全生產知識,增強安全生產意識,建立健全安全保證體系,強化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防控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保證施工安全是建筑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
  5.綠色建造、節能環保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強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是我國長遠發展的基本國策。建筑工程是能源消耗的大戶,在建造、使用和未來拆除過程中都要耗費大量的能源,據統計全世界50%的能源要耗到建筑里。特別是,在建造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鋼鐵、水泥、沙石、有色金屬、玻璃、塑料等建筑材料,同時伴生有廢水、廢氣、廢物等垃圾的產生,對周邊的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近幾年,建筑業的投資規模逐年增加,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隨著經濟社會不斷地發展,片面追求發展的速度和數量,忽視發展質量和效益,以投資為拉動的發展方式已經難以為繼。
  實施綠色建造是建筑業從傳統的高消耗、粗放型增長方式向高效率、集約型方式轉變,從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的主要途徑之一,也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作為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必須認識其中的內涵,節能環保不僅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6.關注員工
  建筑企業的員工是一個相對廣義的概念,一類是指與企業直接簽訂勞動合同,為其交納“五險一金”的人員;另一類是指通過勞務分包合同與企業確立勞動關系,人數眾多的一線操作人員。對第一類人員應制定一個按勞分配、公平合理的薪酬體系;對第二類人員應該按照合同約定,按時足額支付員工的勞動報酬是企業必須履行的基本責任。
  在此基礎上,圍繞企業的愿景、核心價值觀,在企業日常經營過程中,關心員工的生活、關注員工的成長,不斷提高員工的基本素質、管理水平和操作技能,建立一個和諧友善、公平正義、相互尊重的工作環境,同時,也為員工提供一個科學合理、公平的提升通道。
  7.依法納稅
  企業作為經濟社會的一份子,依法、按章、足額納稅是建筑企業必須履行的法律責任。
  8.社會公益
  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是企業提高自身親力、公眾認知度和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獲得長遠利益的根本。建筑業產業鏈長、涉及相關利益者多,在建造過程中對周邊環境影響比較大。因此,認真履行相關的社會責任更為重要。
  三、建筑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義
  ISO26000認為社會責任是基于的組織決策和組織活動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擔責”。是一個組織發自內心自覺、自愿的行為,由“要我這樣做”,演變為“我要這樣做”。如果每個建筑企業都能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對社會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1.履行社會責任是實現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社會責任是基于可持續發展基礎上,即企業的決策和經營活動在遵守法治、道德行為、國際行為規范和尊重相關方利益者的基礎上,將社會和環境因素融入其中,確保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關鍵績效指標與社會期望相一致。
  履行社會責任是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理念具體的、全面的、系統的體現。即建筑企業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信息技術為手段,在其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性,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國家大政方針和遠期規劃、公眾利益以及相關標準、道德規范的基礎上,自覺、自愿將工程質量、施工安全、技術進步、節能環保、維護員工權利和關注員工成長、社會公益、依法納稅和誠信經營等方面納入企業的長遠發展戰略、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和建造方式,實施綠色發展、生態發展和和諧發展。
  2.履行社會責任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企業管理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企業的運作效率和盈利能力,向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或服務,樹立品牌形象,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的發展。建筑企業涉及到社會責任,如組織管理、誠信經營、關注員工成長、保證工程質量、確保安全生產、推進技術進步、實施節能環保等,既是企業的管理內容,也是企業的管理方式、管理手段、管理措施和管理目的具體體現。
  因此,將履行社會責任與企業日常管理有機融為一體,樹立全員責任意識,自愿、自覺將履行社會責任的相關內容納入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和工程建造過程中,不斷提高工程質量、安全生產、綠色建造的管理水平;積極推進行業技術進步、引領行業發展方向;誠信經營、依法納稅、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使廣大員工認識到履行社會責任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3.履行社會責任是增強建筑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根本
  核心競爭力是組織在長期發展和競爭過程中所積累和沉淀的、通過整合多種資源(包括有形資源、無形資源和人力資源)和能力而形成的能夠為企業帶來持續競爭優勢的能力,判斷核心競爭力的主要標準包括整合性、戰略性和可持續性。
  通過對建筑企業供應鏈關鍵環節和價值鏈增值環節的分析,推導出建筑企業的三種能力。一是引領能力(愿景引領能力、技術引領能力和價值引領能力),是面向未來的資源整合能力,更強調可持續發展;二是整合能力(信用水平、效率指數、質量指數、協同運作能力、風險控制能力),是整合當前可控資源的能力,更強調戰略價值;三是品牌能力(品牌吸引力、品牌影響力和品牌擴展力)是整合當前和未來不可控資源的能力,兼顧戰略價值與可持續發展,這三種能力就構成了建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體系。
  建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履行社會責任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都是建立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在企業的愿景和核心價值觀指導下,關注和諧發展,對工程質量安全、行業技術進步、建造過程中對環境負責,注重品牌、誠信經營。因此,履行社會責任能夠有效提高建筑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總之,通過履行社會責任可以不斷地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確認識、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
 ?。ㄗ髡呦抵袊ㄖI協會副秘書長)
opyright ? 2016 安徽元盛建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電話:0551-65520787 皖ICP備16010639號-1
地址:合肥市廬陽區北二環與阜陽路交口駿豪商務中心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