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批復的《安徽省建筑業企業資質實施智慧審批試點方案》,從今年12月23日起,安徽省住建廳負責審批的建筑業企業和工程監理企業資質,全部依托大數據實現網上智慧審批。以后企業申辦資質,無需到辦事大廳,無需人員審批,無需發放紙質證書。此舉是安徽行政審批的重大改革創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智慧審批就是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實現“企業不需申請資質自動獲得資質”的目的,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變“群眾來回跑”為“系統協同辦”,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實行智慧審批,可以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填報材料,大幅減少審查中的重復工作量,讓企業辦事更方便、更快捷。
12月23日,安徽省住建廳召開全省建筑業企業和工程監理企業資質智慧審批工作新聞發布會。安徽省住建廳黨組書記、廳長侯淅珉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實行建設工程企業資質智慧審批,是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需要;是提高行政審批智能化水平,推進政務辦理現代化的需要;是杜絕資質申報過程中暗箱操作,防控廉政風險的重要舉措。
2013年,安徽省住建廳利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在全國率先建成“四庫一平臺”(企業庫、人員庫、項目庫、信用庫,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臺),實現了“數據一個庫,監管一張網,管理一條線”的目標。通過“四庫一平臺”,實現了項目的動態監管、信用管理和資質動態管理。
“四庫一平臺”的建設與運用,大大提升了安徽建筑市場監管的水平和效率,營造了“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建筑市場環境。鑒于平臺的先進性、實用性和可推廣價值,安徽工程建設監管平臺榮獲住建部“華夏建設科學技術一等獎”。工程建設監管平臺建設的“安徽模式”,為全國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住建部把安徽的經驗向全國推廣。
時任住建部副部長王寧在聽取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平臺建設專題匯報會上說:“安徽省住建廳的工作很有思路。信用平臺建設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是建筑市場監管方式的一次變革,是工程監管方式的一次革命,代表著未來發展的方向,為全國建筑市場信息化監管和誠信體系建設這項工作帶個好頭。”
中央政治局委員孟建柱在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會議上對安徽省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孟建柱指出:“安徽省創新監管辦法,建立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平臺,以大數據為依托,‘全程留痕’、讓監管‘無死角’,收到了很好效果。他們的經驗值得全國同行學習借鑒。”
安徽省委書記(時任省長)李錦斌在省住建廳報送的有關文件上做出重要批示:創新和運用現代社會治理方式,切實加強工程建設全方位監管和信用平臺建設,不斷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
四年來,隨著建筑市場環境的改善,有力地促進了建筑企業的做強做大,實現了安徽高等級資質建筑業企業數量增幅全國第一。施工總承包一級企業從113家增加到380家,增長2倍多;特級企業由3家(3項)增加到17家(19項),進入了全國前8名,為安徽向中部地區建筑強省邁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次安徽省住建廳實行的建筑企業資質智慧審批試點,就是進一步解決企業反映的審批難、審批慢、審批繁瑣等問題,簡化優化審批流程,克服資質要件“審批的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不審批”和“多部門、多層級、多人審批”的弊病。在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臺既有的大數據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數據共享,推進與全國建筑市場監管公共服務平臺、信用安徽平臺的互聯互通,實現與工商、人社等部門間信息數據的共享,形成跨層級、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的公共數據資源。依托“真實、完整、即時、安全”的大數據,實現資質智慧審批。
智慧審批具有標準化、規范化、可追溯的特點,能夠使法規政策和管理規定嵌入系統、落到實處,實現程序上的硬約束,保證審批的陽光、透明、高效、快捷,杜絕審批過程中的“灰色地帶”。審批系統自動抓取安徽省工程建設監管和信用管理平臺數據和住建部、工商、人社等部門的共享數據,通過系統運算,與設定的各類資質標準進行智能比對,系統自動判斷生成結果。符合條件的,系統自動生成企業資質信息和加蓋電子印章的網上電子資質證書,企業需要可隨時網上下載打印。系統審批數據同步形成電子檔案留存備查。建筑業企業資質和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系統自動生成審查結果,實現秒批,推送到平臺進行網上公示,公示期滿無問題的,發布公示、公告。
根據省住建廳的要求,在資質智慧審批過程中,將實行人員實名制管理和過程留痕管理。對未通過實名制驗證的人員不能辦理各項系統業務。所有補錄的業績信息,網上公開。一旦核對入庫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修改或刪除相關信息。有關部門還將加大對申報業績造假查處。對弄虛作假行為進行嚴肅處理,并記入建筑市場信用檔案。
侯淅珉在新聞發布會上指出,2017年安徽全省建設工程企業資質將實現智慧審批全覆蓋,智慧審批工作已列為安徽省住建廳2017 年的重點改革任務。